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存在的“虚无”之境与虚无的“存在”之义——王小波和贾平凹新论
引用本文:杨经建,伍丹.存在的“虚无”之境与虚无的“存在”之义——王小波和贾平凹新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70-77.
作者姓名:杨经建  伍丹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从存在论和虚无主义层面和对王小波与贾平凹(《废都》)进行审视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视角。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构建于非理性主义思想根基,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为存在之为存在的悬缺。王小波和贾平凹关于虚无主义的“诗之思”执著于“存在”的虚无之境和“虚无”的自由之意,或通过对个体存在"虚妄"境况的省视和对“沉默的大多数”生存困惑的体察,把文学从剥离了人之存在的叙述语境中带到了关注现代人的存在困境上;或在荒诞乃至虚无的生存状态中掘发某种世纪末症候,重新打量、追询存在的意义,流露出一种对本体性存在的怀疑意识。不同的是,王小波的写作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虚无主义之旨,贾平凹的《废都》则明显披露出消极虚无主义倾向。

关 键 词:王小波  贾平凹  存在论  虚无主义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