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与实名敬避问题
引用本文:钱杭.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与实名敬避问题[J].社会科学,2003(2):90-98.
作者姓名:钱杭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35
摘    要: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高度关注的重要论题和实证资料源,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其基本的功能之一,是以同辈成员间的长幼顺序符号部分地或完全地取代人的实名。由周至唐,随着排行在人名称呼中独立副称意义的逐步增强,排行开始具备实名敬避功能;而宋代在谱类文献中以排行代替正式的名、字,并与专用的数字式辈行字相结合,发展成一种特殊的祖先人名避讳方式。面对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对人名进行“数目字管理”,亦不失为一种合理、安全的选择。

关 键 词:排行制  实名敬避  避讳
文章编号:0257-5833(2003)02-0090-09
修稿时间:2002年4月11日

Issues of Seniority System and Taboo System (esp. Character in Emperor's or Father's Name) in China's Histo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