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种族意识的双向结构
引用本文:李炳海.孔子种族意识的双向结构[J].齐鲁学刊,1990(2).
作者姓名:李炳海
摘    要:<正> 儒家重华夷之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学术界已成定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样存在这种观念。他曾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以下只注篇名)夷狄和诸夏相对成文,他承认二者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诸夏是开化的、文明的,夷狄则是落后的、野蛮的,因此,开化社会即使没有君主,也要比野蛮社会的君主统治状态文明。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的君主在夹谷会盟,孔子相礼,与会期间他又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他对华夏和裔夷的划分既是种族的、地域的,又是文明程度方面的。裔夷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各族,还不够开化,甚至尚处于野蛮状态。华夏指中土居民,他们具有较高的文明,脱离了原始状态。孔子坚持以华夏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