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对人性复归的追求
引用本文:张文霞.从杜丽娘的形象看对人性复归的追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
作者姓名:张文霞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完成于明朝万历戊戍年间(公元1598年),曾经风行于一时,使那个时代的青年,尤其是妇女,受到极大的感动。它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量,主要是由于它在当时森严的封建礼教束缚的现实生活中,对合乎人的本性的“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塑造了优美动人的杜丽娘的光辉形象。通过杜丽娘执着地追求爱情幸福生活,生而死,死而生的动人曲折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礼教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而且歌颂了要求自由幸福的人性对于封建礼教的非人性的斗争中闪射出来的光辉,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因而获得了比较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汤显祖创作指导思想如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如丽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