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人格法益保护模式之不足及其改进
引用本文:徐涤宇,张路.我国人格法益保护模式之不足及其改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8-95.
作者姓名:徐涤宇  张路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C018)
摘    要:我国人格法益保护模式存在立法与司法的鸿沟、自由裁量权难以限制、法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公序良俗”能够发挥人格法益判断功能、利益衡量及违法性征引功能、援引内容控制功能。在对“公序良俗”的引入中,《德国民法典》第826条“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不可简单照抄。我国应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违背公序良俗侵害人格法益条款、《侵权责任法》第6条过错责任条款着手,明确人格法益损害及违法性要件。将公序良俗的标准纳入违法性要件,强化对人格法益的保护。

关 键 词:人格法益    公序良俗  违法性  过错  侵权责任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