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释教的赋体书写:南北朝“释类赋”
引用本文:彭安湘,周昌梅.释教的赋体书写:南北朝“释类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5-151.
作者姓名:彭安湘  周昌梅
作者单位:1.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广州大学 教师培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039);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9YJA751031)
摘    要:赋与宗教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并常被作为传达释教思想的重要载体。现存子部、集部文献中收录的南北朝“释类赋”共有11篇,这种“文字之因缘”与南北朝时期文士和僧人的交游风气相关。为了达到阐释佛学教义的目的,僧人和文士采用了不同的书写策略。前者自觉揉合佛教讲经、唱导、论辩的艺术表现手法;后者虽在赋题、物象、场景及旨意上关涉释教,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是“文随时变”:一将赋序与赋文相结合,二将理趣与情境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辞赋类型,南北朝“释类赋”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及其创作意识上的反思,影响不可轻忽,故在古代赋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释类赋”  释教  生成源起  书写策略  赋学意义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