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特点
引用本文:高华德.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特点[J].齐鲁学刊,1986(5).
作者姓名:高华德
摘    要:<正>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运动。它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时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观第二条战线的全部斗争,它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大,范围广,次数多,时间长。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斗争有四次高潮,即“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和反美扶日运动。全国学生参加斗争的有一百多万人。工人参加斗争的仅1947年就有三百二十多万人。在农村,农民的反抗运动扩大到十七个省,起义人数达到一百万。斗争一般都是由局部地区、局部事件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全国。并且时间持续也特别长,一浪高一浪,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规模之大,参加人员和地区之广泛,斗争之频繁都是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