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
引用本文:蒲若茜.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2):48-52.
作者姓名:蒲若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摘    要: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具有世界性的新学术领域,以台港澳文学作为“引桥”而逐渐拓展,也逐渐与国际上的移民文学、离散文学接轨,形成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文学“圈”。它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外移与外族文化相互影响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期发表三篇文章:饶芃子的《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从跨学科的视角论述海外华文文学对相关学科的促进,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探讨对象和研究空间,为传统的国别、地域文学比较,特别是理论研究和学科“边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点,海外华文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开拓文学研究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上,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新的阐释内容和角度,并由此而引起了对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王润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认同:诠释世界华文文学的新模式》是从文化视角切入东南亚华文文化,作者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感受,并探讨诠释中国以外边缘地带华人建构的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模式;蒲若茜的《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是对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华裔美国作家笔下频繁出现的“唐人街”叙事的分析,在华裔美国文学书写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随着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家笔下的“唐人街”再现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早期“他者导向”的叙事、“亚裔感性”的追寻到华裔第二代逃离或固守“唐人街”的种种诉求,表现出美国强势文化俯视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华裔要冲破“玻璃天花板”的艰难。

关 键 词:海外华文文学  比较文学  边缘化  华裔美国小说  "唐人街"叙事
文章编号:1000-260X(2006)02-0040-13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23

Studies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PU Ruo-qian.Studies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J].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2006,23(2):48-52.
Authors:PU Ruo-qi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