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求同、求异与创造性
引用本文:孙奎贞.求同、求异与创造性[J].中州学刊,1987(1).
作者姓名:孙奎贞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摘    要:有些同志认为,求异性思维最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更有甚者认为,“求异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实质和核心,……离开了求异性思维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和发明。”与此相反,对求同性思维展开了征伐,说它“容易墨守成规,四平八稳”,这种思维“禁锢人们的头脑,从而扼杀创造的灵感,……严重地阻碍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以上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一辩,敬请指正。 不可否认,运用求异性思维,人类取得了辉煌的创造性成果。但是,能否说求同性思维是扼杀、禁锢着人的创造性呢?不能。马克思通过艰苦的研究,从大量历史资料中揭示了人类各种不同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理论至今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