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缝洞型碳酸盐岩孤立溶洞注水替油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李鹴,李允.缝洞型碳酸盐岩孤立溶洞注水替油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17-120.
作者姓名:李鹴  李允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具有多重介质特征,储集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渗流机理与砂岩油藏有本质的区别,造成油田开采难度大。注水替油是在油藏依靠自身能量无法达到自喷,并且在机抽都无法举升原油至地面的情况下,通过井口注入地层水,使得油藏能量提升,重新具有自喷能量的一种技术。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注水替油开发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普遍适用的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从大量的开发实践看,对油田的动态预测和分析,应当在将油藏进一步细分为缝洞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为了研究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机理及注水替油开采机理,找到一个适合缝洞型油藏合理开发的方法,针对孤立溶洞实际特征,建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其生产动态特征,结合现场注水替油生产,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井底流压、含水率变化曲线得出注采动态变化规律。

关 键 词:缝洞型碳酸盐岩    含水率    注水替油    机理    物理模型
收稿时间:2008-09-05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