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韦伯与尼采:"怨恨"概念的可能及其限度
引用本文:刘洋.韦伯与尼采:"怨恨"概念的可能及其限度[J].社会学评论,2022,10(1):110-126.
作者姓名:刘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韦伯与尼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即韦伯在多大程度上受尼采的影响.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关键在于,韦伯这样一位在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建树的思想家,对尼采的直接论述则很少且被忽视了,本文要处理的"怨恨"是韦伯在其著作中少有的对尼采的直接论述.怨恨是尼采批判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隐而不发的情绪,是促成奴隶反叛的心理动机.在尼采看来,怨恨导致了坏良心的发明,教士们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大众将苦难(禁欲)施于自身,这是奴隶在道德上的起义.韦伯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尼采的怨恨概念,从宗教的阶层和心理路向进行了新的阐发,通过对怨恨在解释上的合理性及困难的分析,形成自己关于宗教阶层及其心理动机所促成的行动伦理的理解.

关 键 词:奴隶道德  怨恨  禁欲  苦难  宗教阶层

Weber and Nietzsche: The Possibility and Limit of Concept of"Ressentiment"
LIU Yang.Weber and Nietzsche: The Possibility and Limit of Concept of"Ressentiment"[J].Sociological Review of China,2022,10(1):110-126.
Authors:LIU Y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