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为之旨的实质及意义 |
| |
引用本文: | 苏吉中. 论无为之旨的实质及意义[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5): 5-11 |
| |
作者姓名: | 苏吉中 |
| |
作者单位: |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 |
摘 要: | 乱之由即为治之要,关闭乱之门,也便实现了不治之治,这是无为思想的逻辑基础,也是其要义所在。而"上志"为天下纷乱之门,因此,上欲治则须自治其志,因此,老子立"道"以为德旨,提出了"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无为主张。守"道恒无名"即守道性本恒的空无状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壮其骨",由"有名"而"无名",使内境空无,无分别心(名),无是非观(名),乃至无志(名),纯任百姓自然。"无志"即无为之旨的实质,体现的是"法自然"思想。"名"非"名称"义(否"名称说"),当是事物自命之名——"性","无名"即性之空无。如此,"道恒无名"与人性之情志观念相对立,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性之空无存在,以其无我身、无我识而能纯任万物自然,成为人德性回归的理想境界。
|
关 键 词: | 无名 无为 自然 道 知 志 欲 |
On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Inactio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