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清时期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变迁——以女娲庙宇及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引用本文:李红霞,贾建钢.明清时期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变迁——以女娲庙宇及碑刻为中心的考察[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53-160.
作者姓名:李红霞  贾建钢
作者单位:1. 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2. 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文化研究项目“冀南太行山东麓庙宇碑刻整理与研究”(HB19WH15);
摘    要:河北省涉县是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核心区域,女娲庙宇分布广泛,常建于山顶或山村最高处,称之为“顶”或“奶奶顶”。涉县女娲庙宇以中皇山娲皇宫为中心区域,由西向东呈条状分布,距离娲皇宫越近,分布越密集,越远则相对稀疏。冀南太行山区女娲奉祀起源较早,至迟在唐末宋初之时,女娲信仰已有一定规模,及至明清时期,在地域文化传统、女娲护佑事项与信众所求高度吻合、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女娲信仰达到兴盛。就碑志来看,这一时期女娲信仰的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原有补天“文化英雄”的神格逐渐失落,其“始祖母”神格成为主导,在这一转变中,女娲作为生育、护佑子嗣的独立女神的身份越来越清晰。

关 键 词:女娲信仰  冀南太行山区  庙宇  碑刻  明清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