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析“婴”及其字族
引用本文:雍淑凤,雍晓燕,史国东,杨运.试析“婴”及其字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
作者姓名:雍淑凤  雍晓燕  史国东  杨运
作者单位:1. 安徽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巢湖,238024
2. 宁夏中卫黑林学校,宁夏,中卫,755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关于‘婴'及其字族研究"  
摘    要:"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缨、璎、巊、撄、孾、孆、鹦、蠳、嘤、樱、瀴等近30个"婴"族字,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糸"、"玉"、"山"、"手"、"子"、"女"、"鸟"、"虫"、"口"、"木"、"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关 键 词:汉语  汉字  “婴”族字  母文  外化符号  汉语大字典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