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阿拉伯人学要义
摘    要:“入学”一语,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它源自拉丁文的“authropologia”,埃里希·弗罗姆把入学用“science of mail”来表示。在中国,人学一词最先出现于近代学者廖平的著作中,其含义为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有时也用“六合以内之学”来称人学。 在阿拉伯世界,人学相当于于或者,也可用或来表示。阿拉伯人学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蒙昧时期阿拉伯人学和中世纪阿拉伯人学两大部分。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指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学思想。那时的阿拉伯人只有哲学的感念而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思维,只在诗歌、谚语中对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的灵魂和命运、人的才能和美德等问题有零星的论述。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非常重视人和神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东方入学的特色之一。那时阿拉伯人崇奉多神,安拉是众神之一,后来渐成为主神。他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但是阿拉伯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又使他们在生活中为保卫自己而有时不能完全顺从安拉的安排,因此他们认为被安拉创造之后就和安拉没有什么联系了,人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需要借助偶像呼吁安拉的帮助。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东方人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