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学与规范:生态损害替代性修复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引用本文:张旭东,林宁烨.科学与规范:生态损害替代性修复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84-98.
作者姓名:张旭东  林宁烨
作者单位:1. 福州大学法学院;2. 福州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法典视域下生态环境损害及其诉讼制度研究”(21BFX137);
摘    要:替代性修复具有法律属性和技术要求,是生态修复责任的一种特殊履行方式。揆诸替代性修复实践样态与规范文本,存在替代“直接修复”说、替代“生态系统”说、替代“金钱赔偿”说和替代“实施主体”说等观点。替代性修复的价值功能不仅限于是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还是裁判执行的权宜方式,更是环境行政管制工具。它包容有公私法融合的责任内容、规则机制和治理形态,包括异地修复、劳务代偿、替代修复、认购碳汇等多样化的替代方式。为确保替代性修复在技术和法律双向架构下的统筹协调,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规范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的互动衔接,还应秉持“等量+等效”补偿的实施机理与协同性、针对性、补充性和多元性等实践准则,采用包括异地修复、劳务代偿、替代修复、认购碳汇等多样化的替代实施方式重构替代性修复制度,以确保我国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规范。建议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中强调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规范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的互动衔接,并加强国家标准技术导则对替代性修复具体要求和方法的推介。

关 键 词:替代性修复  碳汇  等量补偿  等效补偿  生态环境技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