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雅学文献学研究》评介
引用本文:纪丽真.《雅学文献学研究》评介[J].东方论坛,2017(1).
作者姓名:纪丽真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摘    要:《尔雅》是我国出现较早的语言学著作,也是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之一.从汉武帝时起,就有犍为文学为之注释,学者治经,更是征引不断,《尔雅》几为显学,正如清代雅学研究专家邵晋涵《尔雅正义》序所称:"传《尔雅》者,汉初诸儒授受不绝,故贾(谊)、董(仲舒)之书训释经文,悉符《雅》义.至于太史公受《尚书》于孔安国,其为《本纪》《世家》,征引《尚书》者,辄以训诂之字阐释经义,悉依于《尔雅》."汉末魏晋六朝时期,雅学兴盛,樊光、李巡、孙炎等注释研究《尔雅》之作多达20余部,应劭、服虔、如淳、臣瓒、邓展、苏林、张揖、文颖等学者训诂之作也是广引《尔雅》及旧注.然而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不存,我们今天只能从唐人正义、史书注释、类书征引中略知一二.而这些散逸在群书训诂中的经、注,成为后世雅学辑佚、注释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成为雅学文献校勘、版本刊刻重要的佐证和参考资料.自唐开成石经刊刻《尔雅》白文、五代板刻《尔雅》经注以后,两宋雅书刊刻逐渐增多,成为元明清各系雅书之祖本.至清代,雅学文献辑佚、校勘、刻印成为雅学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方面,产生了大量辑佚体、校勘体雅书.对这些雅书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能为雅学史、雅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对促进雅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