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时代公法的理论视野(笔谈)
引用本文:陈端洪,支振锋,张龑,田飞龙,王恒,邬蕾,贺亚宜,刘敏,杨尚东.新时代公法的理论视野(笔谈)[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113-133.
作者姓名:陈端洪  支振锋  张龑  田飞龙  王恒  邬蕾  贺亚宜  刘敏  杨尚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云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摘    要:法律是民族生活的智慧沉淀,是共同体理性自缚的规则体系,是历史长河中“变”与“不变”的浑然一体。法律致力寻求的是超越和扬弃公共政治生活的不确定性,确认、保护并追求更为美好的理想秩序。法律学者则是发现、解释、建构这一理想秩序的智识主体,不仅有指导精细司法的守护之责,更有襄助理性立法的创制之需。法律学者以保守审慎为职业美德,其核心要义在于,洞明法的变与不变。因应时代之变,以分寸拿捏得当的审慎智慧把脉时代,为全部法律学者尤其公法学者之职分与使命。始于1840年的中国法治现代化在具体部门法层面取得了有效的技术积累和制度成就,但宪治层面的宏观理论体系与制度架构则仍然处于复杂的演进之中。2018年修宪是这一演变进程的当代节点。作为公法学者,我们深刻理解宪治关涉古今中西文明之大端,以及本国政法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因而难以比拟具体部门法的移植仿效功夫,而必有自身独立、整体之理解与创制。历史传统与时代性必然构成宪治思考的背景和限定因素。2019年恰逢建国七十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其中蕴含的中国宪治精神要素与制度脉络极其丰富,而理论解释、论辩与建构之空间亦极其开阔。中国宪治精神从救亡图存演进为民族复兴,并有进一步拓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文明宪治趋势,而汇为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之亮丽部分。同时,中国宪治精神之探讨仍需高度关注及汲取英、美、德、法等国宪治精神之比较经验。有鉴于此,云南大学法学院于2019年4月12日举办主题为“时代变迁与公法学者的使命”学术研讨会,邀集国内有代表性及深入研究的公法专家学者共同切磋研判,推动中国公法科学的理论多元化对话、竞争及富有内涵的发展,并对中国宪治的改革进步略尽绵薄之力。本刊精选其中优秀发言稿件,以“新时代公法的理论视野”为主题汇集成一期专题笔谈,以飨读者。此专题笔谈分别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端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王恒、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邬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讲师贺亚宜、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刘敏、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杨尚东共同完成。

关 键 词:危机作为公法的生发机制

The theoretical vison of public law in the new era
CHEN Duan-hong,ZHI Zhen-feng,ZHANG Yan,TIAN Fei-long,WANG Heng,WU Lei,HE Ya-yi,LIU Min and YANG Shang-dong.The theoretical vison of public law in the new era[J].Journal of Yunnan Yniversity,2019,18(6):113-133.
Authors:CHEN Duan-hong  ZHI Zhen-feng  ZHANG Yan  TIAN Fei-long  WANG Heng  WU Lei  HE Ya-yi  LIU Min and YANG Shang-dong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