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研究——以锦州“吹糖人”和“糖画”为例
引用本文:张晶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研究——以锦州“吹糖人”和“糖画”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8,37(5):25-30.
作者姓名:张晶茹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从宜兴到喀左:文化人类学视野下辽宁少数民族地区紫砂特色产业发展研究”(L16BMZ002);2017年度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辽宁地区满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2017[98]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辽宁‘非遗’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G18DB014)。
摘    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好其生存空间是发展非遗项目的基本要素,起到了维系其生存状态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其生存空间可促使非遗项目更好地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生存空间屡遭挑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销声匿迹,到如今非遗保护浪潮使其再获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导致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者开始变得茫然失措,社会认同感持续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愈加狭窄。如何保护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是当下我们能否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通过介绍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基本情况,探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并为这些传统手工艺者探索切实可行的生存之路,以期进一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 键 词:民间传统手工艺  生存空间  吹糖人  糖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Research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ving Space: Taking Sugar-figure Blowing and Sugar Painting in Jinzhou as an Example
ZHANG Jingru.Research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ving Space: Taking Sugar-figure Blowing and Sugar Painting in Jinzhou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2018,37(5):25-30.
Authors:ZHANG Jingru
Institution: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folk traditional handicraft  living space  sugar-figure blowing  sugar pain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