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公司担保合同中善意相对人认定标准研究——基于《民法总则》对《合同法》50条之扬弃
引用本文:吴越,宋雨.公司担保合同中善意相对人认定标准研究——基于《民法总则》对《合同法》50条之扬弃[J].社会科学研究,2018(5).
作者姓名:吴越  宋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人代表权限制的效力规则研究”(15BFX099)
摘    要:《民法总则》第61条3款只能适用于意定限制的情形,表明对《公司法》第16条进行担保类型的区分具有体系必要性的同时,也使得《民法总则》61条所确立的“善意有效”规则无法直接适用于《公司法》第16条第2款所规定的关联担保。基于国际比较与文义解释,亦可得出应当区分两种担保类型的结论。要解决理论与实践中对《公司法》第16条概括理解的观点所造成的司法混乱,必须基于担保类型的区分,并对非关联担保与关联担保设置不同的善意认定标准:在非关联担保中,一般情况下相对人不负形式审查义务,但在特殊情形中应作特别处理;在关联担保中,因法定限制的存在,相对人负有形式上的审查义务。区分两种不同越权担保情形下交易相对人不同的注意义务以及不同的善意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司法裁判价值。

关 键 词:越权担保  章程限制  法定限制  善意相对人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