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
引用本文: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
作者姓名:刘超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摘    要: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形象介于国家与思想界、尊孔与反孔之间。教科书的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国家面对儒学时的民族主义式悖论:国家应当利用儒学传统建立民族认同,但这会引起儒学与专制政权结合的联想而招致批评,从而孕育国家的危机。"中间立场"使孔子形象有一定的连续性,使儒学传统不至于中断,但在变化剧烈的近代中国,会造成一般民众观念与国家、思想界认识的疏离。它蕴含着儒学现代演变的多种可能性。国家与思想界共同规划运用历史资源,产生出民众的知识观念,并随时调整,以因应或造成社会意识的变迁。

关 键 词:孔子形象  儒学  历史知识  社会意识  教科书  清末  民国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