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淡远到空灵:论宋代文人画空间结构的转变
引用本文:卢春红.从淡远到空灵:论宋代文人画空间结构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12):162-170.
作者姓名:卢春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 世纪西方思想中三条思路的交汇与美学的逻辑建构问题研究”(21BZX02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们一般将文人画在宋代的独立归因于苏轼, 正是通过这位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文人画拥有了明确的理论与主张。不过,将这一理论主张的后果指向与画工画不同的文人画派的出现,则是对这一现象似是而非的理解。从根本上讲,苏轼的文人画论彰显的是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源起于宋代以来思想世界的深层变化, 最终以艺术方式落实于文人的绘画实践。如果说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因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而迅速实现了由技到道的转换, 使得画作得以指向整体的山水世界, 那么苏轼所引领的宋代文人画实践则以独特方式改变了画作的空间结构。一方面,整体的山水世界交互融通, 呈现出由远向淡的空明化转向,另一方面, 具体的山水物象各自显出, 彰显其不同于整体山水的灵动个性。在文人画作中, 这两个因素彼此独立又相互结合, 形成的是空与灵的内在交织,透露的是生活世界的近世转换。

关 键 词:山水画    文人画  淡远    空灵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