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19世纪俄日中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引用本文:陈遐.论19世纪俄日中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125-127.
作者姓名:陈遐
作者单位:浙江警官学院,基础部,杭州,310018
摘    要:社会变乱时代,知识分子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与彷徨。觉醒了却没有方向,勇猛抗争却没有希望,虽疾声呐喊却痛苦无力。这就产生了与整个社会不相融合的“零余者”。这一形象在俄、日、中三国文学中相继得到表达。新文学的“零余者”比日本文学中的“多余人”更能大胆的自我剖析,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没有能像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终极关怀精神,而是无声地消弭于社会现实之中。

关 键 词:俄罗斯  日本  中国  零余者  多余人
文章编号:1007-4937(2008)03-0125-03
修稿时间:2008年2月1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