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
引用本文:徐长福. 论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5)
作者姓名:徐长福
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
摘    要:借助于符号的指和谓的关联以认识事物,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异质性指事物间不同类不可比的现象,它通过符号指谓显现出来,并成为符号意识不可回避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试图通过对符号指谓所涉及的所有非复合词语的分类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范畴篇>中,他把个别事物及其属种划人实体范畴,前者为第一实体,后者为第二实体,把其余词语分别划人数量、性质、关系等偶性范畴.一方面,实体能独立存在而偶性则只能存在于实体中,另一方面,第一实体只能作主词而不能作谓词,第二实体和偶性则既可作主词也可作谓词.然而,这种划分却忽视了指和谓的根本区别.表第一实体的非复合词语其实就是专名,它只指不谓,仅仅是特定个别事物的标识.所有其他词语都是普遍性词语,它们可指可谓,为同类所有个别事物提供共同的标识和范型--此即所谓意义.符号指谓最玄妙之处就在于这两种词语的结合--把谓词的意义归给无意义的专名.可见,亚里士多德把无意义的专名和有意义的普遍性词语混杂起来分类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范畴分为单纯指的无意义范畴和可以谓的有意义范畴,再对有意义范畴作进一步的划分.

关 键 词:亚里士多德  范畴  符号指谓  异质性    意义

On the Problem of Denotation and Predication Involved in Aristotle's Theory of Category
XU Chang-fu. On the Problem of Denotation and Predication Involved in Aristotle's Theory of Category[J].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8, 48(5)
Authors:XU Chang-f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