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形象生成期的小说家心理——以杨沫为例的实证分析
作者姓名:马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副教授
摘    要:形象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和主导性因素,乃主体也。这也正是韦勒克和沃伦所说的:“一部分文学作品的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作者,即作者。”于是,在形象生成期所呈露出的小说家心理,必然是一个格外活跃而又布满奇妙色彩的精神世界。我以为,杨沫的“自白”,是剖示形象生成期小说家心理的一个具有模型意义的实证。形象生成的自身规定性,决定了这是一个运动过程。而且,十分显然,它的运动过程是以小说家的创作心理的运动过程,作为契机和凭赖的。于是,完全可以把形象生成的运动过程称之为“第二过程”,而小说家心理的运动过程则可以称之为“第一过程”。我在这里说的“第一”“第二”,主要指的是制约关系,而不是时序关系。因为,尽管由于制约关系的确定,已经意味着它们之间的时序差异,然而,更由于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步状态之下进行的,其间的时序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确认为这是一种重合。于是,在这两个“过程”的同步重合之下,产生“过程”源的两个“运动”自然也在重合。其结果是两个“运动”的量与量的相加,因此,就愈益显示出“运动”所具有的强劲而鲜活的张力。毫无疑问,这“张力”源来自于小说家心理。于是,就足以推演出这样的动力逻辑:小说家心理→“张力”→“运动”→“过程”。如若将中间环节删减掉(当然,这是便于进行考察和描述而作的“删减”),那么,就可以昭然地看到小说家心理与“过程”的因果联接图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