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民文学》(1949~1966)人物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引用本文:董瑞兰,毛浩然.《人民文学》(1949~1966)人物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2-98.
作者姓名:董瑞兰  毛浩然
作者单位:1.闽江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ZW045)
摘    要:1949~1966年间《人民文学》人物图像通过女性书写、空间叙事和主体精神三个修辞维度参与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话语体系。从女性书写看,女性图像中的工农装及秉性气质总体表现出向革命者靠拢的趋向,完成从“雌雄有别”到“同体双性”、从“现实真实”到“艺术真实”等修辞转换;从空间叙事看,人物图像通过从“个人”到“集体”、从“普通人”到“超人”等修辞编码,完成人物在场空间再度时间化的叙事转换;从主体精神看,图像创作主体自觉选择从“吸旧”到“纳新”、从“写意”到“写实”等建构路径,以唤醒人民群众国富民强的集体愿望。

关 键 词:女性书写  空间叙事  主体精神  《人民文学》  广义修辞学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