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稻作渔捞的生产方式与吴越文化的个性特征
引用本文:郑土有.稻作渔捞的生产方式与吴越文化的个性特征[J].浙江学刊,1989(3).
作者姓名:郑土有
作者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
摘    要:一种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如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①而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这种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了这种文化的特色和个性,由此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文化类型。有人认为吴越文化是一种稻作文化,道出了水稻生产是形成吴越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确实很有见地。然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忽视了渔捞生产在吴越地区的作用。因为,吴越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面临海,江湖密布,水系发达……这种自然环境不仅为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水产资源,使捕捞水产成了一条获取食物来源的便利渠道。吴越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明并发展了水稻种植业,同时也掌握捕捞水产的技术,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捕捞水产为辅的生产方式,成了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因此,对于吴越人们来说,种植水稻固然生死悠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