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古代谄谀之演变--"精神贿赂"
作者姓名:董葆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谄谀”,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就是“谄媚”与“阿谀”的组合。用荀子的话说,“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修身》)。用庄子的话说,“稀意导言谓之谄, 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庄子·渔父》)。意即逢迎拍马,不讲原则,一味地迎合别人意旨说话而不论是非对错。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中,最容易衍生谄谀的小人。由于统治者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不可避免地使封建政坛上充斥着只知逢迎阿顺的佞臣与专会献媚邀宠的小丑。在政治黑暗时期和王朝没落阶段,这种谄谀之人就会如鱼得水、大行其道,加速着政权大厦的倾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