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
引用本文:汪国胜.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J].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作者姓名:汪国胜
摘    要:一、“被”字式以前的被动式被动式是指表达波动意义并具有特定形式标志的句式。在上古汉语里,被动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采用主动句的形式。例如:吾不试,教艺。(《论语·子罕》)宗周既灭。(《左传·昭公十六年》)从句式上看,这些例子与表达主动意义的“先生授”(《论语·为政》)“郑伯拜”(《左传·文公十三年》)等是一致的。同一种句式表示主动和被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义范畴,有时难免引起彼解。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明确性需要,汉语中也就出现了专一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于”字式是汉语最早的被动式。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