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资本的双重内涵及其"边界意识"——兼答关柏春先生的质疑
引用本文:胡绪明.论资本的双重内涵及其"边界意识"——兼答关柏春先生的质疑[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
作者姓名:胡绪明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093
摘    要: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物质生产要素作为资本的载体,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本质,资本的载体和本质的统一构成了资本的内涵.马克思进一步指证了作为资本本质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就是作为社会关系支配力量存在的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在资本的"生产强制"逻辑、"消费强制"逻辑和"文明强制"逻辑等方面.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需要我们形成资本的"边界意识":既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更要保持对作为社会关系支配力量存在的社会权力的资本本质的清醒意识,限制其诸多负面影响,努力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上来.

关 键 词:资本  物质生产要素  社会关系  社会权力  "边界意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