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早期罗汉组画图像样式与汉地源流研究——以大昭寺藏十六罗汉唐卡为切入点
引用本文:杨鸿蛟,王瑞雷.西藏早期罗汉组画图像样式与汉地源流研究——以大昭寺藏十六罗汉唐卡为切入点[J].中国藏学,2023(5):48-57+2+213.
作者姓名:杨鸿蛟  王瑞雷
作者单位:1.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2. 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藏佛教交融语境下的十六罗汉研究”(项目编号:222ZJQN15YB)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罗汉图像是汉藏佛教艺术交流史上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文章以拉萨大昭寺所藏十六罗汉组画唐卡为切入点,结合一批14—16世纪藏传佛教罗汉组画唐卡与壁画图像遗存,还原并勾勒出一种学界鲜为关注的、受宋元时期中原内地罗汉图像范式影响的西藏早期罗汉图像样式。这些图像在图像特征与罗汉排序上均十分一致,均为十六罗汉与达摩多罗尊者的组合,布袋和尚,也即哈香未列其中。研究发现,迄今为止西藏现存此类罗汉组画绘制年代最早且纪年相对明确的遗存,分别是建于1390年和1416年的江孜宗山法王殿与拉萨哲蚌寺措钦大殿三世佛殿两处壁画,即至晚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此类十六罗汉与达摩多罗尊者组像即已形成并流传于西藏。

关 键 词:十六罗汉  达摩多罗  江孜宗山法王殿  汉藏交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