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阿里与拉达克传统分界线考辨——以碟穆绰克为中心
引用本文:严祥海,旦正才让.阿里与拉达克传统分界线考辨——以碟穆绰克为中心[J].中国藏学,2023(5):104-113+215-216.
作者姓名:严祥海  旦正才让
作者单位:1.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不边界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22CZS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自10世纪以来,德却噶波(■)逐渐成为西藏西部阿里同拉达克的大致分界线。17—18世纪,两地传统分界大致维持在德却拉日噶波(■)一线。1834—1840年,查谟道格拉人先后3次派兵入侵拉达克,后在1841年又入侵西藏阿里。森巴战争结束后,西藏同查谟道格拉人签订了和平“甘结”。在“甘结”中,双方重申要维持传统疆界。1846年,英国支持道格拉人建立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由此,英国在拉达克及其周边地区建立起“宗主权”。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喜马拉雅边境的“殖民遗产”,利用不具法律效力的“条约”企图包装和巩固其“殖民遗产”,以便扩张其主权边界乃至建构其民族国家边界。文章利用多文种材料梳理和考辨10世纪以来阿里同拉达克的传统分界线大致在“碟穆绰克”,认为中印碟穆绰克“边界”问题关涉传统分界向主权边界转换、殖民入侵与独立建国后的边界等维度,应依据历史事实加以解决。

关 键 词:碟穆绰克  阿里  拉达克  分界线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