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文化语言学”运动和汉语的本质:中国国情的新表现?
引用本文:高一虹.“中国文化语言学”运动和汉语的本质:中国国情的新表现?[J].北方论丛,1995(4).
作者姓名:高一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英语系
摘    要:在语言学界,中国学术传统与引进的西方思想之间的对立比任何其它领域都更加鲜明。自19世纪后期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就反复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理论是否适合于汉语的描写?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新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一群青年学者,其代表人物是复旦大学的申小龙。中氏提出了许多关于汉语本质的激进的新观点,号召全面摒弃目前语言学界使用的,在西方思想启发下建立的理论模式。然而,他有关汉语本质的看法中有很多谬误,这些谬误最终源于西方的语言观、同时,中著还强烈的暗示着这样一种错误看法:汉语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优越于其它一切语言。中小龙在年轻学者中的广泛影响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即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与西方的关系这一古老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