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雷雨》的风化、通俗和现实——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不同接受群体的“众声喧哗”
引用本文:刘方政,徐颖.《雷雨》的风化、通俗和现实——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不同接受群体的“众声喧哗”[J].东岳论丛,2019,40(5):19-25.
作者姓名:刘方政  徐颖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既尊重研究者对文本的艺术分析、理论提升和逻辑整合,又照顾到观众的观摩感受,《雷雨》的文学史定位才能适度以至准确。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秉持"风化"观念的观众和坚守复古立场的官方,或指责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的不伦之恋败坏道德,或因此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禁演;市民阶层则激赏《雷雨》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文学评论家主要着眼于剧作与现实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雷雨》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具有极其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不明确、缺乏正确世界观的指引,以及现实主义不彻底等瑕疵。1949年以后《雷雨》的文学史书写,存在着倚重理性分析而忽视观摩感受的遗憾。

关 键 词:《雷雨》  接受者  曹禺话剧

The decency,popularization and reality of the Thunderstorm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