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哲学的不同特征——兼论先秦语言哲学的盛行 |
| |
作者姓名: | 魏义霞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 |
| |
摘 要: | 哲学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中西方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哲学中,古代的本体论中心、近代的认识论中心以及现代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垒均未对语言予以特别关注,到了现当代哲学转向才开始关注语言问题,致使语言成为“显学”.在中国哲学中,早在初始阶段——先秦时期,语言就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特别关注,先秦语言哲学极其发达,汉代董仲舒的“深察名号”和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对先秦哲学的继承,也是中国语言哲学的余音。因为南北朝之后直到近代,语言淡出了哲学的视野。如果说先秦是语言哲学的辉煌期、魏晋是先秦的余音的话,那么,宋明时期直到近代,语占反而淡出了哲学的视线。中西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是由盛至衰,西方是由隐而显。这种差异展示了中西两种哲学、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人文特征和伦理意蕴。
|
关 键 词: | 语言哲学 西方哲学 先秦哲学 人文特征 伦理意蕴 |
文章编号: | 1000-5919(2006)05-0048-06 |
收稿时间: | 2006-04-28 |
修稿时间: | 2006-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