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遗忘与记忆:“被遗忘”的翻译家张友松研究——基于社会与文化记忆理论
引用本文:黄娟,任文.遗忘与记忆:“被遗忘”的翻译家张友松研究——基于社会与文化记忆理论[J].社会科学研究,2020(3).
作者姓名:黄娟  任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北京10008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外译战略背景下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18BYY102)
摘    要:张友松是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大家,却多次被媒体报道为“被遗忘”“被埋没”。本文从其“被遗忘”的叙事切入,借助社会与文化记忆理论,结合史料研究及访谈法,探讨其是否“被遗忘”,原因何在。研究表明张友松并未被遗忘,原因在于:张氏译著的经典性;压制性遗忘的不可持续性;保存性遗忘的记忆潜伏性;社会关系网的延续性;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的记忆效应;记忆的伦理责任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关张友松记忆的构建问题:由自传记忆和他者叙事记忆共同建构,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唯我偏颇性,后者因为叙述者自身及社会框架的制约作用,同样具有选择性。这些多样化、多层次、动态的叙事语篇互构出事实的多层性质,复调式的集体记忆构建了张友松的多重身份。

关 键 词:翻译家  张友松  遗忘与记忆  社会记忆理论  文化记忆理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