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
引用本文:杨志强,张旭.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73-80.
作者姓名:杨志强  张旭
作者单位:1.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贵州铜仁,554300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之一
摘    要:清朝中期以后,在"苗疆"地域的部分"苗种"的族群社会中,其群体意识中出现了强烈否认自身为"苗"的所谓的"非苗化"现象①**。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解读,具体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政治及社会文化等原因。并对前近代时期,由"王化"与"教化"所象征的中华帝国的双重"华夷体系"结构下的政治及文化边界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清朝中后期各"苗种"社会在汉化过程中,其内部形成的差异导致的新的族群边界和认同的产生,其实是一种"结构重现"的现象,它与近代以后的"民族"形成与认同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历史关联。

关 键 词:非苗化    王化  教化  族群认同  族群边界  结构重现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