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引用本文: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
作者姓名:饶晓红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    要:以后结构主义视野阅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班吉是一个反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语音中心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和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象征。在他的"声音"(the sound)与"愤怒"(the fury)中,语音与意义是分离的;意识流的无序时空实际是能指与所指的断裂而游弋的表现;他的"嘟嘟哝哝"只是能指意蕴庞大的符号而无沟通意义。这个人物的主体性根本无法建立,最终只能"可怜巴巴地干嚎着",发出"世界上所有无言的痛苦中最最严肃、最最绝望的声音了"。

关 键 词:后结构主义  《喧哗与骚动》  语音中心主义  意义  主体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