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世纪末日本的中国认识探析——以《世界之日本》杂志为中心
引用本文:张智慧.19世纪末日本的中国认识探析——以《世界之日本》杂志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2):133-144.
作者姓名:张智慧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
基金项目: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2007年度研究项目成果 
摘    要:       摘要: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也使整个东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高潮,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支那保全论”、“支那瓜分论”两种对华政策。虽然两种政策在主张攫取最大在华利益上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对华政策的形成是基于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对甲午战后国际形势及中国形势的不同认识。“保全论”和“瓜分论”之外,所谓第三种对华政策“日清同盟论”也曾昙花一现,成为当时日本朝野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对于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中国,日本言论界和政界从“社会凝聚力”的角度,指出了中国衰弱的原因所在。特别是政界重镇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日本国内政局的发展与变化。

 

关 键 词:关键词:  世界之日本  “支那保全”  “支那瓜分”  日清同盟  社会凝聚力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