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语被动标记语法化的历时考察
引用本文:曹凤霞.汉语被动标记语法化的历时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56-162,176.
作者姓名:曹凤霞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A740024);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2013Y07)
摘    要:汉语的被动标记由于历时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态貌,而且,来源不同,语法化机制等也就不同。历时上,被动标记消长更迭,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于""为"由于使用频率高而成为被动标记;"见""被""吃(喫)""蒙"源于"遭受""蒙受"义而虚化为被动标记;"使役"义动词"叫(教)""让",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可虚化为被动标记;而"给予"义动词"给"经"容任""容让"义发展为使役句式并在此基础上转表被动。

关 键 词:汉语史  被动标记  语法化  “于”  “为”  遭受义动词  使役义动词  给予义动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