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三个基本面
引用本文:姜喜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三个基本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
作者姓名:姜喜咏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
摘    要: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讨论中,有“实质性”建构与“话语性”建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倾向.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和原则性的目标倡导,不能仅仅是一种“话语性”建构,根本目标还在于“实质性”的具体建构,因而必须有清晰的“学术定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实质性建构,当前的任务是要在研究范式上彻底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体系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哲学化的研究,在文化根基上可持续地以哲学的形式继承和提升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只有这三个基本面在思想、理论和学术上真正到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才可能是实质性的.

关 键 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实质性建构  话语性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