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苏联心理学界对反映概念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机械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回顾这个历程,分析其转变的因素,对于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不无意义。苏联心理学界虽然早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建立心理学,但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如1926年K·H·柯尔尼洛夫主编的《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释的心理学教科书》,在强调人的心理的社会本质的同时,却用生物制约论和社会制约论等机械的“决定论原则”来解释人的心理,认为先天的神经类型和后天的环境条件制约了人的行为,只要控制环境和教育,就可以塑造一代共产主义的新人了。这实际上是把人放在完全被动的地位上, 认为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显然属于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直到维果茨基的《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莫斯科192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