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意象·象征·审美:一组“野兽”诗歌解读
引用本文:谢永新,封艳梅.意象·象征·审美:一组“野兽”诗歌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08(2):148-151.
作者姓名:谢永新  封艳梅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关 键 词:“野兽”诗歌  意象  象征  审美
文章编号:1004-6917(2008)02-0148-04
修稿时间:2007年9月12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