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秦至唐代“发愤说”内涵及源流考索
引用本文:张立兵.先秦至唐代“发愤说”内涵及源流考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61-66.
作者姓名:张立兵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1ZWD0I7);扬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
摘    要:“发愤说”中的“愤”在唐代以前专指作家创作前情感郁结于心的憋闷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既可由愤怒等否定性情感引起,也可由创作主体极度快乐的情绪造成;“发愤”则是指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来解除郁积在内心的憋闷情绪。“发愤说”很好地解释了作家进入正式创作前创作动力之所由的问题。“发愤说”滥觞于先秦的屈原,历经汉代的《淮南子》;司马迁、王逸的发展,降及有唐,孔颖达、韩愈等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创作理论。

关 键 词:发愤说  文学创作理论  唐代文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