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话语、叙述与历史记忆——近代无锡滩簧形象建构与自我救赎(1840-1935)
引用本文:洪煜,刘永广.话语、叙述与历史记忆——近代无锡滩簧形象建构与自我救赎(1840-1935)[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1):23-34,63.
作者姓名:洪煜  刘永广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晚清地方文本中有关滩簧的话语叙述,成为滩簧最早的原罪,后来的大众舆论媒介——报刊,继承了官方话语模式与叙述策略,建构出滩簧的负面形象。演滩簧,看滩簧,成为一种社会病态的隐喻与象征,以至民众谈"簧"色变。为此,滩簧曲艺多次改易名目演出。在1935年禁演滩簧风波中,官方利用报刊发起对滩簧的舆论围剿,地方艺人为了缓解来自官方的压制,被迫进行改良,改良新剧《克宝桥》试演大获成功,滩簧曲艺的社会教育功能获得官方认可,滩簧改名无锡文戏,从而实现了自我救赎。双方的互动角力既重塑了文化精英对滩簧戏曲文化社会价值的认识,也反映出三十年代无锡滩簧改良契合了当时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文化需要。

关 键 词:无锡滩簧  历史记忆  形象建构  自我救赎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