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在社会变迁中重构公共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保护路径的再思考——基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案例观照
作者姓名:张青仁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及县域实践研究”(13CMZ046);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宁波市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体系建设研究”(201401)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属性,在社会运行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属性的恢复必须突破遗留物思维下的遗产观和商业化时代文化资本论的局限,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立场出发,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维系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推动全球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所在。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文化  社会运行  遗留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