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 |
| |
引用本文: | 何菁, 董群.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66-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
| |
作者姓名: | 何菁 董群 |
| |
作者单位: | 1.1. 南京林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37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工程院2019年咨询研究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农林院校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2019-XY-05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的伦理形态学研究”(15ZDB01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教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B-a/2016/01/03) |
| |
摘 要: | 自然主义方法预设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同一,这一理论思想对西方各工程社团职业伦理章程的制定、实施、评估、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主义方法忽视“我”“你”“它”之间关系的生成性与复杂性,继而忽略“我”与自身、“我—你”“我—它”之间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关联,从而导致自然主义方法在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中造成“是”与“应当”的断裂。场景叙事研究方法直面工程生活实践本身,一方面从哲学上预演了“做得好”和“活得好”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我”与“脸”的相遇表达出“我”伦理性存在的意义,同时又以时间为向度确证“好的生活”是“我”同“你”“它”一起的生活。通过构造“我”朝向工程生活的现实践履“应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进而认识、理解、接纳“我”“你”“它”在工程—人—自然—社会中多元复杂的价值关联,场景叙事研究方法打通了传统工程伦理研究中“方法的断裂”。
|
关 键 词: | 工程伦理研究 自然主义方法 是 应当 场景叙事 |
收稿时间: | 2019-12-08 |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