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审“作者已死”:论作为“伴随文本”的作者与作品
引用本文:张明.重审“作者已死”:论作为“伴随文本”的作者与作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3):149-157.
作者姓名:张明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16ZDA190),项目负责人:高玉。
摘    要:“作者已死”和“作者不死”就其各自的观点来说,在不同层面都有可取之处,在它们自身所处的语境中均有其积极意义,但若将两种立场推向极致,就都容易导致对文本阐释的偏颇。事实上,作者与作品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实践中都可被视为两个互为伴随关系的文本。作者与作品这两个文本,自生成以后便各自在周围形成了自身的解读和阐释的语境,作者与作品之间有一种既相互呼应又相互平行的关系。“作者已死”与“作者不死”看似不可调和,实际上反映了作者与作品这两个“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对互为伴随关系的文本,“作品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受到作者和其他伴随文本的影响,而“作者文本”自身的生成和评判则受到作品和文学史的制约。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关 键 词:作者已死  作者文本  伴随文本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收稿时间:2019/12/1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