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也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观与审美观——与蔡仪、郭因同志商榷
引用本文:刘志洪.也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观与审美观——与蔡仪、郭因同志商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
作者姓名:刘志洪
摘    要:如何正确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思想倾向及其意义,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手稿》的异化观与审美观,不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譬如,蔡仪同志概括地写道:《手稿》“总的说来,人本主义原则是它的根本思想”①,并认为《手稿》“那些关于人的本质异化这个中心论点的论述,表现人本主义原则的论述,也即《手稿》的主导的思想倾向而为有些人特别欣赏的论述,有些是空洞抽象而毫无意义,有些则是不切实际而根本错误的。前者如所谓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人性的复归等;后者如所谓阶级和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产物等。”②而郭因同志则认为:“从《手稿》到《资本论》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手稿》的思想,是成熟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③再譬如,蔡仪同志说:“我们认为《手稿》中所谓‘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语句,根本不是表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而是表现人本主义原则的。”④而郭因同志则认为:“‘人的对象化’‘自然人化’的观点解决了美在哪里的问题”⑤,等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