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群己权界”到“公私德界”——道德哲学原理的自由儒学之思
引用本文:郭萍.从“群己权界”到“公私德界”——道德哲学原理的自由儒学之思[J].文史哲,2022(1):110-116+167.
作者姓名:郭萍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摘    要:当前学界对公德私德问题的论辩聚焦于道德行为的实践,而没有探究道德规范的建构,其实是没有深入到道德哲学原理的层面。因为"道德行为"只是对既有"道德规范"的遵行;而"道德规范"本身何以可能,才是道德哲学要追问的根本问题。对此,孔子"礼有损益"的思想提示我们可以"德有损益"作解:道德规范随着生活方式的时代转换而更新,其更新的依据为"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的儒家道德哲学原理。基于此,我们才能展开合乎时宜的道德实践。据此反观,公德私德问题本身就是以现代社会公私领域的界分为前提,之所以要界分公私,其实质与"群己权界"问题相对应,这其中也指示着一种与现代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模式——"公私德界",而实际地确立"公私德界"的道德模式正是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核心内容。这作为现代公民道德行为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乃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 键 词:公德  私德  公私德界  群己权界  道德行为  道德规范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